生命是宇宙的奇迹
最初,一切都是零,后来演化生成了宇宙,又演化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天体。
在众多的天体中,目前可知只有在地球,这个宇宙里的孤舟、生命的天堂乐园演化生成了生命之物。
在这个毫无生机的宇宙,生命堪称宇宙的奇迹。人们总以为天堂在天上,但实际上天堂就在我们身边,所谓的天上堪称地狱。
生物
万物分为非生物与生物,生物又有基本、复杂、高级之分。基本的是病毒、细菌等,复杂的是植物,高级的是动物。
动物又有基本、复杂、高级之分。基本的是草履虫等,复杂的是爬行类等,高级的是鸟类和哺乳动物。
在全部动物中,人最高级,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和外界,还能判天地之美而析万物之理。生物已是宇宙的奇迹,人则是奇迹中的奇迹。
其实,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意外,毕竟宇宙诞生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四十亿年,大约在四十五亿年前诞生了地球。且不算宇宙诞生到地球诞生的这段时间,自地球诞生后,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化才有了今天的人。所以,人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和外界,还能判天地之美而析万物之理,不也很正常吗?
意识是什么?
意识只能在脑中产生。以人脑为例,其具有超级复杂的结构和功能,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。
脑中的意识,究竟是什么?以人脑为例,我们自己的身体,会将身体产生的原信息,通过神经传送到人脑;我们的耳、目、口、鼻等将从外界采集到的原信息,通过神经传送到人脑。
不管是何种原信息,都会在人脑中“印刷”,留下“印象”,在人脑中有相对应的生物组织。
原信息在人脑中相对应的生物组织,有一部分可以为我们感觉到,这便是显意识。人脑对这些感觉到的原信息进行处理,如思考、分析、计算、谋划等。
原信息在人脑中相对应的生物组织,有一部分不能为我们感觉到,这便是潜意识。人脑对其进行处理时,可以感觉到的是显意识,不能感觉到的是潜意识。
在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过程中,还会生成新的信息。新信息和原信息一样,也会在人脑里“印刷”,留下“印象”,在人脑中有相对应的生物组织。
总而言之,我们所有的意识,不管是显意识或潜意识,是身体和外界共同在脑中“印刷”,留下的“印象”,都有相对应的生物组织,是有生理基础的。也可以这么说,我们所有的意识,在人脑中都有相对应的特殊实物。
简而言之,意识都有相对应的生物组织,或者相对应的特殊实物;一言以蔽之,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组织,或者特殊的实物。
反过来,又可以这么说,这种特殊的生物组织,或者特殊的实物,经过我们的人脑处理后,便是意识。
这就像手机、相机拍摄外界后,会把外界的信息“印刷”在内部相对应的硬盘空间上。
因为信息是“印刷”人脑里,留下“印象”,在人脑有相对应的实物,所以人会有记忆、喜好、习惯、爱恨情仇等。
年代久远的事情人们会记不清,是因为在人脑相对应的实物老化了。最近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,是因为在人脑相对应的实物比较新。反复“印刷”时,“印象”越来越重,我们会有加强记忆,直至形成永久记忆。
因为基因的遗传,亲属之间会有相似的身体组织,相似的身体组织又会“印刷”人脑里的信息相似,所以脾气、性格会有遗传。
大体上,每个人的本性是差距不大的,但因为“印刷”在人脑里的信息会有差异,在人脑中生成相应的实物也有不同,所以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。
如此,人脑的种种现象以及人的各种行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。
反之,若意识只是一种现象,如同木柴燃烧的火焰,则人脑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的各种行为都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。同时,若意识只是现象,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?所以,意识不是现象。
动物也有意识
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,动物无意识,只有反射刺激,而人类则在劳动的作用之下,脑容量不断扩大,才逐渐有了意识。
然而,根据我多年的观察,意识不只是人类独有,动物也有意识。
以狗为例。如果一只狗长时间未见到它的主人,当它见到主人时,会显得异常兴奋。
当关系很好的两只狗在玩耍时,会追逐彼此撕咬对方,想尽办法把对方按到地上。尽管牙齿锋利,但这时狗是不会对它的同伴下重口的,只是咬到为止。然而,当一只狗抢了另一只狗的骨头,这两只狗就会打起来,不再是玩耍,可能把对方咬伤。
如果用反射刺激来解释狗的行为,我们会发现这几乎解释不通。相反,如果我们用狗也拥有意识来解释,则可解释通。所以,狗是有意识的,与狗差不多的动物也是有意识的。
至于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意识,我不得而知。但我认为,对于大部分动物,尤其是高级的动物,和人一样是拥有意识的;复杂的动物,则是部分有意识;至于草履虫等基本的动物,虽无意识,但有反射刺激;至于植物,部分有反射刺激;微生物则是什么都没有。
若无意识,则无灵性。有了意识,便有了灵性。万物之灵,当然是人。人之不同,在于有心。
人是世界的一部分
我们生而为人,但人究竟是什么?从本质上而言,人是万物的一种,是生命之物的一种,是灵性之物的一种。
人是生物的一种,生物和非生物又没有本质的区别,只是生命之物更加复杂。
在我们的认知中,人和世界是分离的。但实际上,世界是一体的,人是世界的一部分。
人性
万物各有本性,人是万物的一种,人亦有其本性。对人的本性具体化,即为人的本能;对人的本能抽象化,即为人的本性。
人的本能,需要人的身体相应部位配合。有的在身体与脊髓,有的一半在身体、一半在人脑,有的全在人脑。故人的本能中,一部分由脊髓直接控制,其余则由人脑控制。
人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,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。但人类起源于自然,是自然的产物,不管环境如何变化,不管环境对人如何影响,在人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之中,人的本能反应是基础,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。
本能反应由脊髓直接控制者,身体反应之时不经过人脑,但反应之后亦将信息通过神经传递给人脑相应部位;本能由人脑控制者,身体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人脑的相应部位,人脑的相应部位处理之后,再通过神经等控制我们的行为。
简而言之,人生而有脑,脑之所动,即为心之所想,心之所想即为人之本性。
人理
万物各有其理。人者,万物之一种,故人也有自己的理。心者,人之主宰。故人间之事、人间之理,岂不是全部发于人心?然而,何为人理?
如果我们不是站在人的角度讨论人理,而是站在其他角度,比如把自己当作月亮来讨论人理,则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如同物理一样,人的运动无论善恶,无论是非,其背后即为人的规律,或者说是人理。
这种情况下,如违法犯罪也是人理,因为这是人的运动,人的运动的背后即为人理。同时,针对违法犯罪的处罚,如杀人者死、伤人者刑也是人理,因为这是人的运动,人的运动的背后即为人理。这里说的人理是在无视善恶、是非的基础上。
然而,我们本身是人,虽然标准未必一样,但每个人的内心,都有好恶,又都有善恶和是非。从内心讲,人们讨厌邪恶与错误,而喜欢善良与正确。
若是站在人的角度讨论人理。通常情况下,因有人心,若不各得其所应得,则规则不可谓之理。各得其所应得者,才可谓之理,故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。
即如王阳明所言:“此心无私欲之蔽,即是天理。”何为私?所求超过自己应得。何为天理?各得其所应得之理。
特殊情况下,此时虽不是各得其所应得,但也是理。如父母养育子女,基本是无私的付出,不是各得其所应得,但这也是理。若是父母养育子女时,要求子女提供抚养费才肯养育,即必须各得其所应得,这反而不是理了。
若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评价不是站在人的角度得出的人理,则邪恶与错误之事背后的理,虽然也是理,但叫邪理;善良与正确之事背后的理,才叫正理。
义与人理
先秦之时,庄子说“以仁为恩,以义为理,以礼为行,以乐为和”,真是准确啊。“以义为理”之理,当为仅指人理。义者,宜也,合适。什么是合适的?人心觉得合适的。
通常情况下,义的基础是公平,是各得其所应得。这时人们觉得合适。比如商业交易。
特殊情况下,义的基础不是公平,不是各得其所应得。这时人们也觉得合适,比如父母养育子女。此时若是公平,反而不是人理了。
可以这么说,通常情况下,人理的基础是公平。特殊情况下,人理的基础不是公平。
总之,以人心觉得合适的为人理。合适大多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,但有时又不是。
两种人理
若不是从人的角度来讨论人理,则如同物理一样,人的运动无论善恶,无论是非,其背后即为人理。这是广义的人理。
若从人的角度来讨论人理,以人心觉得合适的为人理。这种情况下,如违法犯罪不是人理,因为这不是人心觉得合适的。针对违法犯罪的处罚,如杀人者死、伤人者刑是人理,因为这是人心觉得合适的。这是狭义的人理。
简而言之,人的运动背后即为人理,这是广义的人理。以人心觉得合适的为人理,这是狭义的人理。广义的人理,除去邪理,便是狭义的人理。狭义的人理,指正理。
通常情况下,我们是从人的角度来讨论人理。
人心与人理
人情,即心里想的。人心是真实的,道理则是虚的。
人们想要的是什么?不是合法的,不是合理的,而是合情的。通常情况下,人心和道理是重合的,但有时不是重合的。
人理来自于人心,但人心所想未必是人理。
人理与人事
人理必与人事有关,但不是所有的人事都与人理有关,而是与其他的理有关。
合情才是真理
先合情,再合理,这样的才是真理。简而言之,合情之理,才是真理。换句话说,一切不合情之理,皆为假理。
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,忠孝廉耻勇,合乎人情,这才是人间之理。庄子之妻死,庄子却鼓盆而歌。庄子说的看似很有道理,但并不合人情。在《庄子》《列子》中,还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内容。这世间有很多道理听起来很正确,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理。
人心是基础
对于生活而言,许多事物和现象根本不值得我们去思考。但是对于理解这个世界而言,许多无关紧要的事物和现象却至关重要。
对于人类社会而言,人们的各种心理感觉,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,是诸多社会规律的基础。我们是要提高修养,但是许多我们看不上的事物和现象,却是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。
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,无论多么不值一谈,都应该成为发现社会规律的深刻原则。
人理属于物理
物有物理,人有人理,人理来自于人心。从本质上讲,人理即是物理,两者是统一的。从归属上讲,人理属于物理。
对于人理,独自时,随心所欲,心之所想即是理。如果参与到家庭、社会当中,必须遵从社会之理。人之真理,即人所行之理,因为人之真理存在于人的行为当中,且是自然而然的。
谈唯物唯心
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人的意识,唯心主义者认为人心是一切的根本。我并不认为他们都是错的,也不认为他们都是对的,而是有对有错。
万物各有其理,而人是万物之一种,故人也有自己的理。人间之理在何处?心者,人之主也,故人间之理发于人心。
但是,人间之外的物理,不是发于人心,而是在外界,隐藏在外界物体运动的背后。对于人间之外的理,需要研究,需要学习,需要认识,需要理解。
理都在外界?
马克思认为,物质决定意识,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。若以此推论,人间之理在于外界,而非来自人心。
其实,动物也有意识。根据马克思的观点,动物之理来自于外界,而不是动物自身,和人类一样。
再把马克思的观点扩大到包括非生物在内的世间万物。
从实际上来讲,每一个物体,都会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。根据马克思的观点,这个物体本身没有理,是外界决定了这个物体的理,所以这个物体的理在外界。
不止这一个物体,世间万物都是如此,万物之理都在外界。所以,理究竟在何处?
从上面的推论看出,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,万物自身都没理,都在外界。这明显是荒谬的。
实际上,万物虽然都受外界的影响,但最主要还是由自身的性质决定。人也一样,虽然外界会对我们有影响,但人心依然才是人理的出处。
从“物质决定意识”推导出“人理来自于人心”
意识在哪里产生?在人心里。什么是人心?人心就是人脑。在人脑当中,产生了意识。
人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,耳朵听到这个世界,皮肤感受到这个世界,嘴巴品尝这个世界。所以,有些人就得出了“这个世界决定了人的意识”或者“物质决定意识”的结论。
尽管这样的推论不严谨,得出的结论却是正确的。尽管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,但他们所理解的“这个世界”或者“物质”,仅仅指的是人体之外的世界,而忽视掉了人体自身。
实际上,“这个世界”或者“物质”,不仅应指人体之外的世界,还应包括人体自身。正确的结论应该是,人体自身和人体之外的世界,共同决定了人的意识。
通常情况下,人体自身所占的分量,远远大于人体之外的世界。特殊情况下,人体之外的世界所占的分量大于人体自身。这听起来相当新奇,仔细想一想却也并不难理解。
毕竟想一想,人的意识在哪里产生?人心。人体自身和人之外的世界,谁离人心更近?人体自身。谁和人心更紧密相连?人体自身。谁和人心的关系更好?人体自身。
所以,在“这个世界决定了人的意识”的结论当中,通常情况下,人体自身在“这个世界”所占的分量远远大于人体之外的世界,亦不难理解了。
这种情况下,那我们也能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:“心者,人之主宰。人间之事,人间之理,都是发于人心。”
此时,如果按照正确的结论,我们从“物质决定意识”的结论推导出了“人理来自于人心”的结论。
特殊情况下,此时人体之外的世界所占的分量虽然大于人体自身所占的分量,但还是人心最终决定我们怎么去做。所以,我们仍能得出人理来自于人心的结论。
接下来,详细说一下。尽管意识在人脑中产生,但人脑是什么?人脑由大脑、小脑、间脑、脑干组成。其中,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,也是脑的主要部分。
人脑有众多的功能区,不同的功能区与人体众多的器官、组织相连,各个功能区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。
人体众多的器官、组织会把收集的信息,传递到相应的功能区,各个功能区又在人脑相互联系,然后再对相对应的器官、组织发出指令,让它们去执行。人体众多的器官、组织收集的信息来自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之外的世界。
从上面可以看出,通常情况下,尽管人体之外的世界对我们有影响,但远远不如人体自身所占的分量。但特殊情况下,人体之外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大于人体自身。
总而言之,无论是人体之外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大,还是人体自身对我们的影响大,所有决定都要经过人脑,故曰:人理来自于人心。
阳明心学与唯物主义
从哲学上来讲,阳明心学和目前课本上所说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相互矛盾的。唯物主义认为“物质决定意识”,也就是说外界决定了人的内心。外界起主导地位,人的内心是从属地位。从唯物主义的这个论点出发,就很容易忽视人性,进而只是把人当作工具机器。
然而,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“心即理”角度出发,人的内心,只要去除那些过分的,即是天理。人的内心是主导地位,外界是从属地位。与“物质决定意识”是完全相反的。从王阳明的“心即理”角度出发,就特别重视人心,重视人性,特别重视人。
人的内心,无非就是七情六欲。所以,王阳明的“心即理”,充分论证了人的欲望的正当性,充分肯定了人性的价值,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。
人的运动
人是万物的一种,如何运动?人在人的本性作用下运动,人的运动背后则隐藏着道理,在你我的身边。人既然活着,则应好好活着,这是生命之物的运动之道!
真实的世界不在另一个世界,而是在这个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。人们心中期盼的另一个世界,则是不可能实现的,都是错误的。我们的一举一动,看似平常,实则拥有复杂的过去,并带有重要的意义。